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二一四大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地勘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为公司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技创新。公司围绕新形势下产业革命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立足传统物探方法与无人机技术有效融合,以有效实现远程人机互动为方向,以高端设备研发和配套软件集成为目标,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地勘行业调整与改革契机,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加强平台建设,丰富研发载体。公司以航空物探创新工作室和邓盛波劳模创新工作室两大科研平台为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成立科研联合体,不断扩展研发平台建设。2023年公司先后与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长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以自有平台为主,外部合作平台为辅的多元化科研平台体系,不断丰富科技创新载体。
加强制度保障,优化科研环境。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科技创新实力,激发科技创新团队内生动力,2023年公司围绕人才引进,鼓励激励、成果转化方面相继出台了《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地质科技成果奖惩办法》《博士人才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科研人员营造了一个制度保障健全、科研环境优越的良好环境,促进科研团队专心致志搞研发,一心一意出成果。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研发水平。公司坚持人才带动产业发展的战略,通过内培和外引相结合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目前研究团队已拥有行业带头人1人,博士2人,硕士7人,聘请专家顾问6人,具有高级职称8人,具有中国民航AOPA执照专业无人机飞手2名,形成了以行业带头人为主导博士带头硕士支撑的科研团队建设,为公司航空物探技术研发储备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大资金保障,助推成果产出。公司在航空物探研发领域累计完成科研任务15项,完成科技投入近1000万元。现已形成无人机测绘、热红外、航空磁测、航空电磁、航空放射性为核心技术的移动平台探测技术体系,实现了多旋翼、固定翼和直升机三种无人机型在航空物探和测绘领域中的多种创新应用。自主研究改装多套多类型无人机探地设备系统与配套的软件系统,研究形成一套能够用于实际生产的航空物探设备体系。目前已经申请专利与著作权15项,在中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3篇,建立企业技术标准5项,开发计算机软件9项。科研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并荣获2023年陕西省第七届职工科技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
注重成果转换,赋能产业发展。2023年公司研发的低空瞬变电磁系统和数据处理及解译软件已经完成多轮次的性能测试和精度测试,同时完成了生产实验测试,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随着新技术的成功运用,生产效率和成本较传统物探方法实现了双降低。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功运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煤矿采空区圈定、火烧区圈定、管线巡检、地灾评估、核辐射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项目覆盖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地,累计为公司创造产值近2000万元,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在公司航空物探领域已经初见成效,并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大力引进高端专业人才,不断夯实大队科研整体实力,聚焦行业技术难点和痛点,将科技创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以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带动产业发展,助推公司地勘主业实现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